目前分類:轉載文章 (11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原來我們都是來騙錢的~
所以遇到騙錢的老師也是誤會人家的,
老師正是以身教之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挑戰企管迷思的4大問!
文/馬修‧史都華Matthew Stewart

 

1. 管理顧問

Q:怎麼會有這麼多懂那麼少的人,在教導經理人如何去做那些他們本來就該知道怎麼做的事情,還可以因此日進斗金?

A:顧問懂得運用適切的工具,可是人人都可以學習去運用。經理人必須學會怎麼自己給自己諮詢。

 

企管顧問界最弔詭的狀況是,顧問本身常常就是初出茅廬的大學畢業生。他們可能有經驗豐富的資深夥伴負責帶領團隊,可是實際從事各種日常工作的顧問,基本上都是頭一回經歷現實世界的大學畢業生。唯獨在商業界,才會讓剛畢業的新手擔任經驗老到者的顧問,這在其他行業是不會看到的。

 

商業界之所以可以接受這樣的情形,或許是因為大家心底懷疑,商學院裡所教授的才是最新的商業觀念與策略。因此那些顧問新手可以用最新的觀念,來解決企業所面臨的挑戰。大體而言,這其實是個假象。商學院根本就不是孕育原創概念的溫床,反而只是把各種過去成功的研究案例貯存起來而已。

 

說實在的,任何企管顧問用以評量的標準工具,通常都是靠曲線分析圖在討生活,證明他們的服務是必要的,因為有些顧客的獲利潛力會高過其他顧客。如果顧問能幫企業找出獲利潛力最大的顧客,並盡可能從這些顧客身上賺到錢,而不是去經營獲利潛力小的顧客,就會有理想的結果。

 

2. MBA——企業管理碩士

Q: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,花費這麼多的時間與金錢,去獲取一個對於自己做為一名經理人,在未來管理績效卻看不出有幫助的學位?

A:企管碩士學位根本毫無價值,經理人最好去研究能激發自己學習熱忱的學科。

 

約瑟夫‧華頓在1881年捐贈一大筆錢給賓州大學,成立了華頓學院,成為第一個讓學生主修商學的大學課程。達特茅斯學院起而效尤,還有多所大學也紛紛效法。哈佛在1908年決定要加入戰局,不過該校當時尚未確定要教學生什麼內容,企管碩士學位就這麼草草地誕生了。

 

相較於大學中其他學術領域,商學院的起步相當晚,可是它們本身卻速迅變成價值數十億美元的企業。今日商學院的發展,完全著重於將企業管理變成嚴謹的學術領域,藉以有系統地教導與學習。不管商學院再怎麼努力,卻還是很少訓練出能締造史上最大突破性發展的創業家,這種成就都是由具有全新創意觀點的外行人所達成的。

 

3. 管理大師

Q:管理思想界大名鼎鼎的人物,竟然可以靠著充斥術語和道理簡單的著作賺進百萬財富,這是怎麼回事?

A:經理人應該有自信地自己去思考,而不是去撿現成的管理觀念。

 

商業界充斥著屹立數十年的大師,大師們的著作可以銷售數百萬冊,而他們所開發和提供的種種商品也都供不應求。要成為大師其實一點也不難,只要推出某種新的管理觀念經過以下5個步驟,其他一切自然水到渠成:

(1)先說明「我們將會被淘汰」。

(2)接著指出「科層會害死我們」。

(3)然後高呼「我們可以創造更光明的未來」。

(4)再來就要提出「你握有促成改革的力量」。

(5)最後要號召行動「追隨我」。

 

當然,你還必須具備合群、外向的個性,才能大張旗鼓地達成這5個步驟,不過其實人人都做得到。或者,如果你不是這種滿口大道理的人,隨時都可以去搭最新潮流的順風車。事實上,不管何時都會出現管理大師。有些一夕成名,然後從此就消聲匿跡,有些則扮演變革的推手,享有長久而且獲利豐碩的事業。大師懂的真的沒有比其他人多,他們只不過比一般人更善於推銷自己的觀念,並且能把自己事業的價值發揮到極致。不要誤以為大師懂得比你多,他們犯錯的機率,跟大家都一樣高。

 

4. 執行長

Q:為什麼執行長的收入會這麼高,高到讓貴得離譜又不必要花的企管顧問費,也顯得微不足道?

A:由於自由市場勢力在過去的操弄,使執行長的收入高過他們應得的水準,必須訂定法規予以制衡。

 

有些作家靠著探討自己的著作建立起成功的職涯,因而成為企業大師,同樣地,有許多高知名度的執行長也因為聲名大噪而享有優渥收入。商學院和管理大師都為自己在管理市場上,畫定一塊獨占而且獲利豐厚的地盤,同樣地,高知名度的執行長也這麼做。他們為自己的專業領域成功營造出一種神祕感,根本沒有事實根據可加以證明。自由市場並不是為了執行長的才華而存在,一家公司的執行長常常還是另一家公司的董事,握有選擇下一任執行長的大權。

【完整內容請見《大師輕鬆讀》352期〈看穿企管這一行〉;訂閱大師輕鬆讀紙本雜誌】 

bluepisces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非法影印教科書 小心被記過!

更新日期:2007/09/17 11:30

開學了!大學生為了省下一本動輒上千元的原版原文教科書,幾乎人手一本非法影印課本,為了改善校園中非法影印教科書的猖獗現況,教育部首度行文各大學,老師有責任「制止」學生使用非法的影印教科書,如果屢勸不聽,還可能記過處分。但弱勢學生也別擔心,教育部將鼓勵學校建立「二手書平台」,各校的圖書館也會多添購基礎學科的書籍。(陳映竹報導)

大學生可別再為了省錢,捨棄原版教科書轉而購買非法的影印教科書。教育部在九十六學年新學期提出「遏止校園非法影印具體措施建議方案」,以保護教科書的智慧財產權。

未來老師的授課大綱上不只加註「不得非法影印的警語」,還身兼第一線的監察員,查看學生是否公開在課堂上大喇喇使用影印教科書,屢勸不聽,很可能送往獎懲委員會處分。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表示,各校的實行成績也將作為未來的評鑑指標,以及私立學校獎補助經費分配參考,他舉例,像是中原大學、元智大學、逢甲大學等校的實行成效就不錯。

為了考量經濟弱勢學生,教育部表示學校有責任辦理制度化的二手書平台,並且成立專責單位集體訂購書籍、讓學生用低價買書;學校的圖書館也應該整合各系所每學期的書單,添購一定數量的書籍。

bluepisces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楊桂華╱台北報導】《哈利波特》第七集《死神的聖物》中文版確定下月二十日上市,比原本預告的十二月提早約一個半月,令不少哈迷大喊「開心」。各書店的中文版預購方案中,除誠品維持原價五百九十九元,三民、金石堂與博客來都提供七點九折優惠價,其中三民網路預購價更下殺至七點五折,只要四百四十九元。
出版《哈7》中文版的皇冠出版社外文主編莊靜君昨說,《哈7》全書已進入最後編輯階段,可提早一個多月上市。莊靜君強調,《哈7》劇情很緊湊,即使之前因英文版上市而結局曝光,仍推薦哈迷絕對不要錯過這本完結篇。哈迷余翔情說,看《哈7》英文版時,很多單字不認識,看得有點吃力,很期待中文版上市,更興奮可提早一個多月領書。
博客來網路書店《哈7》預購價四百七十三元,上月底開放預購,不到二十四小時即突破一萬本,等於每七秒賣出一本,至前天預購量已達五萬五千本;博客來現正尋找「魔法七」幸運兒,第七萬七千七百七十七號預購者將可獲贈限量《哈7》珍藏品。

 

 
 

三民網路預購價449元
三民書店網路預購價四百四十九元,是所有通路中最便宜的,購買《哈7》的網路會員若曾買第一到六集中任一集,還可加贈筆記本。金石堂書店預購價四百七十三元,並加贈《哈7》珍藏卡。誠品書店則維持原價五百九十九元,堅持不打促銷戰,至今也未推贈品。





bluepisces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經理人月刊 更新日期:2007-07-30 記者:陳芳毓

為什麼有人經常被老闆罵、有人卻深得老闆倚賴?8種情境修練,讓你站在老闆的角度,了解老闆的意圖。下次,在他提出要求前就做好,贏得老闆信任。

日本松下企業的創辦人松下幸之助,在一次世界大戰後,以100日圓創業,建立了全球數一數二的家電王國。曾擔任松下幸之助機要祕書22年的江口克彥,現在是日本知名智庫「PHP綜合研究所」社長,江口克彥將與這位日本「經營之神」的共事經驗,寫成了《部屬的哲學》,闡述為人部屬之道。

其中一篇〈了解主管的意圖〉,提出了許多經理人心中的疑惑:為什麼有人經常被老闆罵、有人卻深得老闆倚賴?

江口克彥說了一個故事。日本有位世界級馬拉松選手,在接受電視訪問時提到,他從來沒有被教練罵過。「我經常都能正確判斷出教練的用意在哪裡,所以從未因練習而遭責罵,」這位選手解釋。

「如果大小事都要教練耳提面命,人家說了才會懂,且聽懂了還不一定馬上去做,你認為這位選手能成功嗎?」江口克彥提出了這個疑問。

江口克彥進一步解釋,如果身在企業界,這位選手應該就是個「知道老闆在想什麼」的員工,而只有靈活敏銳的員工,才會知道老闆在想什麼。

站在老闆的立場,江口克彥也指出,老闆都會期待部屬能盡力體察自己的想法與目標。但有時因為顧慮部屬的感受,很多事老闆都不好說出口。明明希望部屬能注意某些重點,卻又怕一開始就點醒對方,會影響部屬的成長,所以只好保持緘默。

再舉個例子。很多人都會跟老闆報告工作進度,卻不知道為什麼該這麼做。於是,員工甲每天跟老闆報流水帳,員工乙是有重要成果才報告,員工丙卻悶不吭聲只做事。
如果有個升遷機會,老闆會怎麼評估這3個人呢?

「甲大小事都要報告,無法獨當一面,還浪費我時間;乙經常重點報告工作過程與內容,讓我很安心,但我卻根本不知道丙在做什麼,天曉得他有沒有偷偷隱瞞?如果要提拔一個信得過的人,還是選乙吧!」

想知道老闆在想甚麼嗎?江口克彥建議,你應該經常思考工作上的問題,包括目標是什麼、該怎麼做、發生問題該怎麼辦、事成之後下一步該怎麼做等。經常站在老闆的角度,了解老闆的意圖,在他提出要求前就做好,一定能贏得老闆的信任,成為老闆最器重的優秀人才!

情境1:當老闆提出「不合理」的要求時…

老闆在想的是:「提出稍微超出能力的要求,部屬才能得到成就感,公司也才能不斷成長……。」
員工該想的是:「寧願試著做做看,也不要因為沒有試過而後悔。」
○員工可以這麼做:
開朗地跟老闆說「好,我一定盡全力去做!」留給老闆「值得信任」的印象。
●最好不要這麼做:
有氣無力地跟老闆說「既然是命令,我也只好做做看了……」

情境2:當你被老闆責罵時…

老闆在想的是:「我也希望不用罵人就能把事做好。希望這傢伙真的聽懂我的話了……」
員工該想的是:「老闆對我有期待,所以才會罵我。我不能因此沮喪,要趕快彌補錯誤才行!」
○員工可以這麼做:
立刻認錯。兩、三天後等雙方都氣消了,再詳細解釋說明。
●最好不要這麼做:
當場頂嘴反駁,挑戰老闆的尊嚴。不要挑起你注定會打輸的仗!

情境3:當老闆交付困難的任務時…

老闆在想的是:「他平常表現不錯,但這個案子特別難,不知他能否順利完成。真擔心啊!」
員工該想的是:「老闆願意交付困難任務,代表他信任我。我不能逃避,要全力以赴!」
○員工可以這麼做:
擬好計畫,跟老闆分析「怎麼樣才能做得到」。老闆要求做100分,你就做到120分,只照著老闆的要求做事,會讓工作變得無聊又沒自主性。
●最好不要這麼做:
找藉口,跟老闆解釋「為什麼做不到」。

情境4:當老闆追問是否能提前完成任務時…

老闆在想的是:「我知道期限是1周,但如果他能在5天內完成,那就更棒了!這樣我才好掌握情況,決定下一個步驟。」
員工該想的是:「老闆可能真的很急。就算我無法提早完成,也要定時回報進度,讓他能規畫下個步驟。」
○員工可以這麼做:
對老闆說:「正在趕工中!」或加緊趕工,對老闆說:「兩天後就可以完成!」留給老闆「靈活、工作能力強」的印象。
●最好不要這麼做:
對老闆說:「別急嘛,你不是說期限是一周嗎?」

情境5:當老闆在閒聊或正式談話中,不斷重複同樣的話題時…

老闆在想的是:「這件事對我來說真的很重要。他應該聽得出我的暗示吧?」
員工該想的是:「原來老闆很重視這件事。我應該照他說的去做。」
○員工可以這麼做:
揣摩出老闆的真正意涵,如果同意他的看法,就順著他的意見提出計畫,久了就會得到老闆的信任。
●最好不要這麼做:
得到老闆信任前,不要處處反對。得到信任前提出反對,叫「正直敢言」;沒得到信任就提出反對,叫「愛扯後腿」。

情境6:當你想休長假,老闆面有難色時…

老闆在想的是:「員工要休假,我也不好直接拒絕。可是現在是旺季,有人休長假,會對團隊帶來很大的影響。」
員工該想的是:「雖然我有休假的權利,但是休長假可能會造成同事的負擔。」 ○員工可以這麼做:
把5天的假縮短到3天,或等淡季的時候再休假。
●最好不要這麼做:
一完成任務就休1周以上的長假,不顧公司的狀況。

情境7:當老闆詢問工作進度或結果時…

老闆在想的是:「我時間雖然有限,但真的很想知道實情。不要老是說『沒有問題。』聽起來讓人很不安!」
員工該想的是:「向老闆報告,是重要的表現機會。不論結果好壞,都要說出來,才能讓他放心。」
○員工可以這麼做:
先報告結果,再提到過程中的重點,讓老闆知道自己為了達成目標,做了哪些努力。
●最好不要這麼做:
總是回答「沒問題」來「不讓老闆擔心」。萬一最後出問題,你不僅要為失敗負全部責任,老闆也不會再相信你了!

情境8:當你向老闆爭取預算時…

老闆在想的是:「每個部門都在爭取預算,我要把錢給那個能說服我的人,他能說服我,應該也能說服他的客戶。」
員工該想的是:「公司資源有限,我要主動表現,才能爭取老闆的注意!」
○員工可以這麼做:
多跟老闆溝通,把他當客戶,把年度預算計畫「賣」給他。
●最好不要這麼做:
暗自猜想「我跟老闆很有默契,他知道我的下年度計畫,所以應該會多給我一點預算吧?」

bluepisces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經理人月刊 更新日期:2007-07-30 記者:陳芳毓

主題學習/老闆想的跟你不一樣

格局不同、角色互異,因此造成了老闆與員工在視野與心態的根本差別。身為員工的你,不妨用「老闆心態」,工作挑難的做、不滿於現狀、用最少資源尋求最大產出……,學習如何當老闆。

如果你是個工程師,生產線機台突然出了問題,你會花5個小時找出問題根源,還是用1個小時找出暫時解決方案?

如果你是個專案經理,對手下個月要推出類似產品,但你的產品研發卻遇上瓶頸,你會延後上市,還是先推出可用版本,日後再改進?

如果你是個業務主管,老闆把你放到一個冷門的新市場,你會認為那裡毫無機會而自動放棄,還是把它視為藍海,先努力耕耘再說?

如果你是位行銷主管,新產品上市,你只有三成勝算,你會砸下千萬做行銷,還是先保守觀望?

今天當你成為這些員工的老闆,要為公司盈虧負完全責任,你覺得你的思考邏輯會和之前一樣,還是會有所不同呢?

換了位置,也換了腦袋

或許,你還沒感受到員工和老闆在思考邏輯上的差異,那你不妨聽聽Mike的故事。

Mike(化名)曾是某家跨國企業的業務主管,後來創辦了自己的生技事業,從員工變成了老闆,現在正經營自己創立的第二家公司。最近,Mike跟供應商簽了一張合約,言明對方只要出貨,就可得到130萬貨款。但眼看已經付了100萬,貨還是有瑕庛。

「你再交不出能用的貨,我就不會支付剩下的30萬。要不然,就去告我!」Mike衡量公司的現金流量,儘管平日關係良好,還是決定向對方撂下狠話。

「如果還待在以前那家企業,我可能會看在長久合作的關係上,睜一隻眼閉一隻眼,把30萬付清,」Mike坦承,自行創業後,他對資源的使用態度有了極大轉變,對挫折的忍受力也驟然增強。

Mike也遇過員工被罵了幾句,就挫折地想遞辭呈。他跟對方說:「我每天要面對銀行、投資人的直接挑戰。我能對銀行賭氣說『你不貸款給我?那公司關掉好了』嗎?」雖是玩笑話,但Mike的語氣中卻帶著老闆的韌性。

「公司就像自己的孩子,我必須不顧一切保護它。」Mike說,就是這種個人和公司是「共同體」的心理,造成了老闆與員工視野與心態的根本差別。

Mike角色轉變的經驗,讓我們恍然大悟:「員工出錯,有公司和老闆扛,但老闆卻必須與公司共存亡。員工把所有的事,都連結到自己個人績效,所以看不到大格局;老闆把所有的事,都連結到公司整體績效,所以必須看大格局。」

更上一層來看,接獲任務或遇到困難時,員工若是能從老闆的角度,思考宏觀的解決方案,不但能避免上下之間許多不必要的誤解,減少效率延宕,還能強化公司整體執行力。

比如說,機台出問題,找出暫時解決方案把貨趕給顧客,可能就比徹底修好機器重要;領先對手推出新產品,可能就比研發出完美產品獲利更多;開拓無人發現的全新市場,更可能比投資舊市場機會更大。

天天學習如何當老闆

或許,你認為當領薪水的員工,卻用當頭家的態度工作,最後只是老闆賺到。但104人力銀行董事長楊基寬認為,工作挑難的做、不滿足於現狀、隨時學習新技能、用最少的資源尋求最大的產出等,都是員工需謹守的「工作基本原則」。

「員工不是為老闆上班,而是為『原則』上班,」楊基寬把這種工作態度,稱為「員工身,老闆心」。就算你只是個基層員工,但如果你天天都在練習如何「當老闆」,學得一身好本領,哪怕無人賞識?

進一步來看,在景氣好、機會多的年代,一個好老闆就可以撐起一家公司。然而,經濟成長率動輒破10%的榮景已經不再,海外競爭者紛紛湧入國內市場,科技創新更加速了外部環境的改變,在在都考驗著企業的應變能力。

「一家成功的企業,要不必須快速反映環境變化,要不就是持續創新以造成改變。創業家精神(entrepreneurship),正是能帶來這些優勢的管理方法。」哈佛商學院(Harvard Business School)副院長、創業管理學者史帝文生(Howard. H. Stevenson)直言。

近代美國與台灣兩位最佳經理人,奇異(GE)前總裁傑克‧威爾許(Jack Welch)與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,他們也曾是企業內的員工。當威爾許執行多項經營策略上的創新,與張忠謀提出「晶圓代工」的商業模式時,都曾面臨其他人的質疑。但他們都勇於追尋機會,不局限於目前擁有的資源,才能做出沒人做過的事,也達成了無人能及的成就。

從這兩位專業經理人身上,我們可以發現,在他們當上企業最高負責人前,就已經開始用老闆的方式來思考了,這與史帝文生對「創業家精神」的定義可說不謀而合。因此放眼未來,工作者想要更上一層樓,成為替企業開疆拓土的中堅份子,能像老闆一樣思考,具有更高層的決策邏輯、視野格局,將是必備的工作態度與能力。

像老闆一樣思考

此外,企業組織要成功,不能再靠創業者獨撐大局,而是要打團體戰。華頓商學院創業中心(Wharton’s Sol C. Snider Entrepreneurial Center)負責人麥克米蘭(Ian C. MacMillan)把創業家精神加以延伸,提出「創業家經理人」(Entrepreneurial Manager)的概念。他指出,即使是穩定、成熟的企業,也需要能像老闆一樣思考的經理人,他們能一肩承擔商機的不確定性、盡力幫組織獲得外部資源,彷彿公司就是自己的一樣。

威爾許就是麥克米蘭心目中「創業家經理人」的典範。在奇異1996年報中曾提到,奇異向來致力於塑造一種氣氛,讓每個員工都堅信「做每件事都有更好的方法,一定要把知道這種方法的人找出來,並親自學會這種方法。」在威爾許擔任奇異總裁的20年間,他為公司訓練出千百位具「老闆眼光格局」的經理人,分掌奇異在全球250個事業體,也一起把奇異帶上前所未有的高峰。

郭台銘領軍的鴻海集團,則是另一個培養創業家經理人的搖籃。郭台銘的管理風格令許多人望之卻步,鴻海關係企業、群創光電總經理段行建卻認為,如果被郭台銘「操」完,只看到他的嚴厲、而忽略他的做事態度,其實是損失。他對《商業周刊》形容:「跟郭台銘創新事業,你們這些小朋友看到的是『操』,我看到的是機會,不到那個高點根本看不到。在下面看到的是黑,我看到的是亮一片。這是最大的差異。」

這陣子在進行採訪工作的時候,我也會問那些成功的創業家和企業經理人一個問題:「什麼是你已擁有、但你的員工仍在學習的know-how?」我發現,「創意思考」「貫徹執行」「眼光格局」「尋求資源」「工作態度」,是老闆們最常給我的答案。

或許,身為員工,你還需要多年的經驗與歷練,才能爬到那個高點。但現在就開始向老闆學習站在高點做決策所需要的know-how、能力。你的未來,將會是亮一片!

bluepisces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經理人月刊 更新日期:2007-07-30 記者:整理‧撰文 / 謝明彧

設計了精美的櫥窗與擺飾,店內商品也種類繁多應有盡有,為什麼顧客卻老是不上門?或是停留一下就馬上走人?或許,正是店員嚇跑了顧客。

一般人逛街常常沒有特別的目的性,希望可以沒有壓力地隨性瀏覽欣賞商品,所以若沒能掌握好店員在店內的位置,以及店員接觸顧客的時間與距離,往往會在第一時間就壞了顧客逛街的興致、甚至是嚇跑顧客。有20年賣場行銷經驗、現任東南汽車營業部部長的沈泰全,就以自己對銷售現場的體悟,提出店員配置的6不原則:

1.不要站在店鋪門口

店員像門神一樣站在店鋪門口,不僅給人一種「生意不好、門口羅雀」的不好觀感,那種「等著客人上門」的姿態,也會造成顧客精神上的壓力,往往使陌生客不敢進入店內。

2.不要站在顧客入口動線

不站在門口,並不就表示站在店內哪裡都對。如果店員所在位置阻礙了入口動線,使顧客無法自由的參觀店內商品擺設,也一樣會造成顧客下意識的排斥,使顧客在走進店內幾步後,馬上轉頭步出店外。

3.不要站在商品櫥窗或貨架邊

許多人逛街都只是想要隨便看看,並沒有特別想要購買什麼東西,所以要是店員就站在商品櫥窗或貨架邊,不僅妨礙顧客接觸商品,也會造成顧客「可能不能隨時想走就走」的心理負擔。

4.不要過早打招呼

顧客入店的瞬間,太早問候招呼,會給顧客「必須回應」的心理壓迫感,容易造成顧客離開。

5.不要太早接近顧客

有時店員一見到顧客,便趕忙上前介紹商品,但其實顧客一般不太喜歡這種緊迫盯人的推銷攻勢,比較希望能有一段時間自在的瀏覽,先對整體商品有個印象和概念,才選擇自己有興趣的東西進一步了解。若不能提供顧客一段自在的商品接觸時間,會讓顧客興起一種「被強迫推銷」的嫌惡感,反而會趕走顧客。

6.不要以視線監視顧客

店員即使站得遠遠的,好像沒有打擾到顧客,但若眼睛老是盯著顧客不放,也會帶給顧客一種好像警察捉小偷般的感覺。或許店員只是想要確定顧客有需要時可以及時出面幫忙,但沒人喜歡平白無故被當成小偷監視,這種緊盯著不放的視線,會讓顧客感到不自在而離開。

(取材自《圖解商圈行銷》,早安財經出版。整理‧撰文/謝明彧)

bluepisces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當我們完成了一筆交易,從顧客手中收取貸款時,除了要記得用雙手接過顧客所支付的金額之外,客人若是以信用卡來支付貨款的時候,店員也要能在第一時間就判斷出信用卡的真偽。

刷卡帳單上的金額,在請顧客簽名的同時,也應先將簽帳單上所列出的金額,明確指給客人看清楚,並複誦一次金額,待顧客確定所需支付的金額沒有錯誤時,再請其簽名,以避免日後衍生出刷卡金額錯誤的糾紛。當我們核對過消費者的簽名沒有錯誤時,再雙手奉還客人的信用卡。

至於刷卡機所放置的位置,應盡可能擺設在客人看的到的地方,不要把店裡的刷卡機放在桌子底下。更糟的是設置在顧客完全看不見刷卡機的地方,顧客若看不到你在他面前完成全部透明化的刷卡動作,心裡會產生是否被盜刷的疑慮,既然店裡不會做這種事,何不將整個刷卡過程攤在陽光下完成,讓客人安心呢?
若客人支付的是現金,也千萬別在顧客面前將鈔票拿起來又是照燈光,又是看防偽線的左右端倪,這對客人是很不禮貌的行為,雖然我們都不希望收到偽鈔。然而,過度檢驗顧客所給予的是否偽鈔,這對顧客誠信是一大侮辱!若沒把握在第一眼就能肯定感覺出鈔票的真偽,乾脆就將檢驗真偽的工作,交給驗鈔機完成。在顧客面前完成檢驗工作,倘若真的發現偽鈔,即使退回給顧客,他也會坦然接受的。

在找給顧客的零錢方面,也應該注意到紙鈔的新舊程度,太舊的紙鈔不能拿給客人,雖然不一定要是全新的,但起碼也應有七成新才能拿給顧客。此刻,不妨在腦海中想像一個畫面,顧客左手拿的,是剛剛向你購買的閃閃發亮的全新商品,右手卻拿著店家找給他的滿是皺摺、髒兮兮的紙鈔!你認為,顧客對這家店有好印象嗎?

在每日結帳,準備明天要找給客人的零錢時,就要將太舊的紙鈔篩選出來,過年時,我們手拿新鈔那種感覺是愉快的,試問,又有誰願意在過年時口袋裡放的是髒兮兮的舊紙鈔呢?「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」,若客人一手拿著他剛剛購買的新產品,而你找給他的卻是破破爛爛的舊鈔票,若你是客人,心裡做何感受?
零錢的準備數量,也要夠充裕,不能等客人需要找零時,才發現店裡準備的零錢不夠找給客人。此時再慌慌張張的四處籌湊零錢,不是翻找衣服口袋裡的小鈔,就是急急忙忙的跑到隔壁商店換找零錢,如此一來,不僅會增添顧客等候的時間,也可能因為自己的匆忙而出錯。

收取顧客支付的金錢時,應明確說出收到顧客多少錢,在找客人錢時,除了微笑用雙手拿給客人所找的零錢外,還須口述找給顧客的金額是多少錢,這樣的做法,是讓店家可以再做最後一次的檢視,看看找給消費者的金額是否正確,消費者也可以確認收到店家找回的零錢數目是多少。雖然這是一個小小的動作,卻可以避免彼此日後衍生找零錢數目不對的糾紛。

店裡面金錢收入,要歸納出一個專門收納的地方,不宜將店東口袋中的皮夾,當成是商店裡的收銀台。每次消費者購物後支付的貨款,或是要找給顧客的錢,老從口袋的皮夾中掏出來,極易讓消費者認為:「這個老闆,真像是一個視錢如命、十分寒酸的守財奴!」

bluepisces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每天我們在工作中所進行的對話,多不勝數!像發生在舉世聞名魚舖的對話就有:銷售人員和顧客之間的、魚販之間的、經理人之間的,以及經理和部屬之間的。不管對話內容是什麼,我們都得了解為什麼有些「話」充滿力量又很有效,有些「話」的作用卻很有限。

我和吉姆致力讓員工能區分出什麼話「有效」、什麼話「無效」,我相信這是魚舖能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。這裡的「話」,指的不只是人和人之間的對話,也包含沒說出口卻在腦袋裡打轉、自己對自己說的「內在聲音」;我們協助員工把自己藏在腦袋裡的自言自語說出來。

我和吉姆就像員工的「對話教練」,訓練他們了解「對話」的效果,以及什麼樣的對話能達到效果。有些對話能夠形成力量,讓大家更熱衷舉世聞名的願景;有些對話則流於閒言閒語、牢騷滿腹,破壞工作氣氛與團隊士氣。幸運的是,我們往往能解決沒有效果、沒意義的對話,所以大家的工作表現總是很棒。
我們的員工都致力於將指責、怪罪他人的言語,轉變為自己的責任。我最喜歡講的例子,發生在聖誕節前的銷售尖峰期。那時我們忙得不可開交,連我都得到第一線去幫忙。有一天,一名經驗老到的員工很沮喪地來找我:「我得跟你談談,這些傢伙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幹嘛!所有事情亂成一團,整個團隊都爛透了!」。「嘿!」我制止他繼續說下去:「你在說什麼?反省一下你剛剛說的話。」他馬上回答:「老闆,我懂了。」我說:「你能為自己開創一個不同的對話內容嗎?」他說:「我們是一個很棒的團隊,從現在開始,一切都會沒有問題。」

這名員工將他說的話從「對團隊的抱怨」改成「對團隊的肯定」後,我看見戲劇性的轉變。當他再回到工作崗位上時,周遭氣氛改變了,一切也都有了進展,魚貨包裝得既整齊又有效率。接下來的一整個禮拜,工作都很順利,而且締造了業績新高。如果你的對話內容陷入「抱怨大家都很無能」,結果很可能是你得把一切攬下來自己做。一旦你將內容轉變成「肯定周遭的人」,你就有可能創造出其他團隊成員的機會,讓他們發揮工作實力。有時候,工作的重點不在於做得多,而在於選擇一個有正面意義的對話態度。
在舉世聞名魚舖裡,沒有閒言閒語存在的空間。閒言閒語很顯然是破壞的力量,反映了「傷害其他工作夥伴」的意圖。即使自己不說,聽別人說閒言閒語也會造成職場中的敵意,會大大限制了個人的能力表現。我們在開會時,很認真討論過這個課題――我們都是人,必須學著省思,了解「說人閒話」的破壞力。

曾經有名員工不明白舉世聞名的願景,這點從他擺設魚貨時意興闌珊的態度,就看得出來。他不但對願景缺乏認同,對自己的工作一點也不感到自豪。有幾個魚販向經理抱怨這名同事,於是經理想要協助這名員工,把他的負面態度轉變為成長契機。

開會時,這名經理與大家分享這件事:「各位,最近常有人向我抱怨某位同仁。讓我們一起來想想,當我們抱怨他時,我們自己又是怎麼樣的人。誰要為製造這些閒言閒語和牢騷、抱怨負責?」有一些魚販知道自己就是抱怨者,也有一些魚販知道自己就是聽信者。既然大家都能做到「自知」這一步,經理問:「那麼,接下來呢?」這些魚販都承諾不再參與這種負面對話,願意直接與那名同仁溝通。一名魚販甚至當場表達出他的不滿,並提供具有正面意義的意見,這使得他和那名被抱怨員工之間的緊張關係,立即獲得紓解。遭受大家抱怨的員工,也明白是自己的態度不良才會招致這些批評;這不但增強了他作為團隊一份子的力量,也讓他更能掌握魚舖的願景。

bluepisces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財訊2007-03-29 記者:王玫文、王榮章、楊玟欣

便利商店、超市、量販店已是你我生活中少不了的夥伴,但這些通路體系間各自競爭外,因為據點密度提高、客戶重疊性增高,通路間甚至已掀起跨體系的戰爭。一場新通路風暴將席捲台灣,消費者有更多好康可期了!

台灣零售通路市場到底有多大?根據經濟部統計處的資料,傳統通路加量販店、超市、便利商店,去年規模約有四千二百億元。金額看起來驚人,但在雙卡風暴、人口外移等衝擊下,近幾年已出現成長停滯;在各零售通路中,去年也只有便利商店產值成長八‧八五%,堪稱最大贏家。

量販店威脅超市生計 家樂福、大潤發各顯神通

談到台灣三大零售通路未來,全台量販店龍頭家樂福全國開發總監田中玉直指:「以後將是量販店與超商的時代,超市生存空間只會愈來愈小!」家樂福表示,以採購議價能力而言,十家超市才能與一個量販店抗衡;以銷售品項而言,量販店約有七萬四千種,超市僅約一萬種,這兩項都難與量販店抗衡。田中玉說,要「便利」,消費者會去全台據點已達九千個的超商;要「便宜」,民眾會在周末開車到量販店採買兼遊玩,「沒有便利與便宜,超市還能提供什麼功能?」田中玉說。
不過家樂福口中的「超市」,並不包含以乾貨為主、生鮮產品比重少的全聯社,就連全聯社都說自己是「社區型量販」、不是超市;全聯社近兩年由南部積極往北部擴張,去年據點數突破三百店大關,來勢洶洶。但相對於全聯社、量販店與便利商店近年據點數的持續擴張,超市近幾年展店腳步似有減緩,如頂好惠康體系據點數二○○四年便達一七○家,今年初也不過一七九家;部分超市體系甚至有縮減據點、或將現有據點轉型、提高附加價值的趨勢,不然就是大打精品超市牌,瞄準荷包滿滿的金字塔頂端消費群。
想擠壓超市生存空間,家樂福可不是說說而已。田中玉表示,今、明兩年,家樂福將在台北以外、家樂福標準量販店尚未進駐的都會區,設立小型量販店,地點的選擇以不傷害現有標準型據點的業務為原則。購買單位從「一箱」變成「一罐」或是「半打」,賣場面積是標準據點的三分之一,但銷售品項卻仍維持原來的三分之二,田中玉對此另類量販店信心滿滿。他說,之前家樂福不做,是怕划不來(物流等成本),現在家樂福全台量販店龍頭地位確立,「大雞帶小雞」,經濟規模效益只會愈來愈明顯。
相對於家樂福的野心勃勃,量販店老二大潤發流通事業總經理魏正元卻是保守看待。他認為量販店與超市的重疊性不高,也不打算強調「社區型量販店」的營運模式。對頂著政大企管博士、前中原大學教授頭銜的魏正元來說,經濟規模有其限制、並非永無止境的,也因此,他認為讓大潤發現有的廿三個據點「走向專業、走向低價」,

超市未來三年內將掀激烈淘汰賽

 

在量販店、便利商店兩強夾殺下,超市業者營運持續陷入苦戰,不但展店速度緩慢、規模停滯不前;整體產值占商品零售業比重也無力拉升;超市業者預期,未來三年,超市業將有一波大規模的整併行動,前三大以外的超市業者,都將面臨被併或淘汰的命運。
根據經濟部統計處調查,綜合商品零售業(主要包括百貨公司、超級市場、連鎖便利商店、零售式量販店等四大類)○六年營業總額為七三三五億元,其中超級市場營業額八八五億元規模最小,占整體比重僅一二‧一%;對照○二年七七一億、一一‧七%的水準,表現並不理想,也更加凸顯超市業已陷入成長停滯窘境。
通路領域大者恆大的鐵律,超市當然也不例外。根據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統計,截至目前為止,全台超市系統共廿七個、總店數九五五家,其中前五大業者全聯福利中心(全聯社)、頂好Wellcome、農會超市、松青丸九、自由聯盟等合計店數為七二四家,占總店數高達七五八%;相較之下,在二年時,前五大超市合計占總店數不到六成,顯示大者恆大的趨勢有加速發展的現象,而其中最主要的關鍵,無疑是超市一哥全聯社大肆展店的結果。中、小型業者在大環境擠壓下,生存愈來愈不易,近年來選擇退出市場的更不在少數。
儘管超市產業還不到贏家通吃的程度,但除了老大全聯社、二哥頂好惠康之外,其餘業者幾乎都是虧損的局面。在形勢比人強的壓力下,預期更大規模的整併行動,可望在未來二、三年內展開。其中超市霸主全聯社,依然維持自行展店為主的策略,但也不排除進行併購或承受讓與;至於近年來最熱中併購,陸續吃下新朝、雅客、美村、易利購、惠陽、全日青、善美的等超市的頂好Wellcome,應該也不會缺席。
目前全聯社展店目標為五百家、頂好Wellcome預定目標二百家,如果以全台總店數約一千家計算,未來前兩大超市就將占有七成市場;其他較具規模、尤其是民營的超市如松青丸九、興農等,恐怕得好好思索下一步何去何從,才不會在這場「紅海」大戰中敗下陣來。

 

便利商店螞蟻雄兵,深入你我生活

 

便利商店可說是「零售三隻腳」(量販、超市、超商)最強而有力的那隻,規模輕巧,相對跑得快,以螞蟻雄兵的力量,從社區、商圈、都會到鄉村無孔不入,徹底發揮通路力量。便利商店業者除了在店點規模上積極拓展,對於營業項目的開發也展現企圖。大約十年前,便利商店開始代收服務,停車費打響第一炮,其便利性讓消費者驚豔,而後就像滾雪球般,舉凡水電費、信用卡帳單、學雜費等,便利商店都毫不客氣地搶下本來該屬金融業者的生意。
同時,便利商店也在電子商務卡了很好的戰略位置,從最早的B2C便利商店取貨付款,到近期,屬於C2C的網路拍賣買家賣家金流物流服務,便利商店也參了一腳,以全家為例,九十四年每月平均取貨量為六萬件,去年拉高到三十萬件。不管是電子商務還是各項代收,業者仍看好未來還有成長空間,便利商店還能繼續挖掘服務金礦。
換句話說,便利商店打的不只是一場零售消費的戰爭,同時也用規模優勢強勢形成無可取代的服務平台,而後者,是量販與超商難以介入的商機,對便利商店在這場激烈的跨業種零售戰爭建了很好的防護罩。
7-ELEVEN來說,來自服務的現金流量貢獻已遠遠超過零售,去年統一超自結營收近千億元,但若加入代收金額,每年現金流量則超過四千億元。全家亦然,去年自結營業額三七億元,代收則超過八百億元。從現金流量角度來看,顯然便利商店服務的產值已遠遠凌駕零售產值。
這意味即使零售區塊受量販店、超市以龐大規模、壓低進貨成本方式進逼,便利商店仍有其無可取代性。甚至零售的部分,便利商店也與量販、超市做了市場區隔,便利商店提供消費者小量、買了立即帶走的商品,有別於量販。因此有些便利商店就開在量販店附近,更有甚者,有的便利商店直搗黃龍,直接開在量販店裡的百貨賣場,生意照樣興隆。
根據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祕書長李培芬觀察,便利商店生意受到大型零售業態的衝擊並非全面性,而有地域之別,例如北部或都會地區相對不明顯,而在價格敏感的中南部來說,有些便利商店明顯是服務過路客,社區居民則寧可花點時間到比較便宜的量販店採購。但總體來說,便利商店以密度及服務兩大難以取代的優勢,已然在零售大戰產生難以撼動的地位。

 

 

 

bluepisces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更新日期:2007/07/25 21:14 記者:記者黃宇潔、卓琮凱/台北報導

書店到底有多難經營,除了大環境不景氣,多家業者都受到影響,像是老字號的新學友書局就曾經因為納莉颱風大淹水,爆發財務危機,誠品也曾經傳出跳票事件影響商譽,為了不被市場淘汰,書局轉經營的模式,似乎越來越流行。

經營困難,現在又爆發財務危機,凌域文化總經理曹碩文的一句話,道出了出版社的悲哀,除了必須承受下游書局自訂的銷量制度,每月在應付帳款與未付帳款之間,過著心驚膽跳的日子,其實不只經銷商過得苦,大環境不景氣的影響,下游書局生意也很難做。

遭到納莉颱風肆虐,大規模的淹水,讓新學友書局虧損6000多萬元,90年又發生財務危機,連鎖效應下,最後只好向法院宣告破產。

創辦人廖俊雄難掩悲傷,即便是身為龍頭書局的誠品,門面再漂亮,也曾經40多家的門市現金收入銳減而傳出跳票事件。

極力強調營運正常,不過,少了現金入袋,經營手腕再強,還是得向現實低頭,所以才有誠品商場這樣的綜合經營模式出現,甚至還跨足百貨零售業。

另外,何嘉仁也不只有書局,底下出版社、美語補習班一籮筐,為了搶錢增加營收,國外知名的亞馬遜書店,現在也轉型為網站,不只賣書、買書,還能買各式商品,為了不面臨被淘汰的命運,傳統書店的經營,除了苦撐,看來也要因應市場需求。

bluepisces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更新日期:2007/07/26 10:30

「出版社.經銷商.書店的三角關係」(陳映竹報導)

大型圖書經銷商凌域公司指稱連鎖書局金石堂拖欠書款,連累自身造成財務危機,因而宣布暫停經銷業務,這一停業,牽連國內數十家出版業者,其中也包括城邦集團等數百家出版社,城邦甚至決定把旗下的書籍從金石堂下架。這次的風波,最主要起因於金石堂採用「銷售結款」的結帳方式,將庫存書的風險轉嫁到出版社和經銷商,這也是讓業界最詬病的一點。經銷商、書店、出版社是出版市場中環環相扣的三角關係,其中又以書店通路掌握著賣書的生殺大權,因此面對通路的強勢作風,出版社和經銷商往往敢怒不敢言。業界人士指出,出版界傳統的付款方式為「貨到月結」再加上九十天的票期,但只有金石堂採用「銷售結款」,也就是不管進、退書多少,書賣掉才付錢,再加上金石堂面對出版社和經銷商,一向只公開「銷售額」,常使得經銷商和出版社在財務上面臨帳目不清。事實上,這次凌域爆發財務危機,憤而與金石堂撕破臉在出版市場上其實有先例可循,五年前全台最大的圖書經銷商農學社,就是不滿金石堂片面採用寄賣制,對簿公堂,最後農學社勝訴,一年前兩方和解。農學社副總經理陳日曉說,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帳目要清楚,金石堂的票期長達半年,讓出版社和經銷商要苦等多時才能拿到錢。此事件的另一備受關注的主角就是城邦集團,身為全台最大的出版集團,城邦壯士斷腕地決定將旗下四十多個出版社的圖書,從金石堂下架。業界人士指出,城邦與金石堂這類的糾紛並不是第一次了,兩年前城邦對金石堂並未透過中盤商之手,但香港總公司因為不滿金石堂的付款方式,便將交由經銷商凌域。雖然目前已從金石堂下架,但礙於現實,城邦也指出,等清點了庫存書,仍會進書金石堂。對於兩年前的往事,城邦副董事長何飛鵬也只是低調地回應,事隔多年,已經忘記當時的細節,這只是經營策略的改變;陳日曉也希望過去與金石堂的不愉快,如今別再被放大看待,畢竟兩方已經和解。由此可見,出版業者和經銷商仍畏於通路勢力。縱使凌域要求圖書全面下架金石堂,但有多少出版社願意起而跟進,又是另一回事。經銷業者初估,這次要有超過三到四成的廠商抵制,才能使金石堂面臨營運危機;但如果金石堂維持一貫強勢作風,不作調整,將會有更多的出版社受到影響,環環三扣下,很難有三贏的局面產生。

bluepisces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